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0.72亿人,比“十三五”末增加7300多万人,参保率从91%提高到95%以上;
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46亿、3.02亿人,较“十三五”末分别增加2900多万、3400多万人;
三项社会保险基金收支总规模69.27万亿元,基金累计结余9.81万亿元;
……
一组组的数据,交出的是一份温暖的民生答卷,也是为亿万群众筑起的坚实民生安全防线。
“十四五”时期,我国持续深化社保改革,社会保障事业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
制度体系持续完善
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网约车司机、网络主播……“十四五”期间,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新业态劳动者队伍日益庞大,他们的养老、医疗、职业安全等社会保障问题一直广受关注。
为给新业态劳动者提供更好的保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制定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出台外卖员、网约车司机等重点群体专项权益保障政策。2022年7月起,在北京、上海、四川等7省市的7家平台企业开展新业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为新业态就业人员系上“安全带”。今年7月,试点范围已扩大到17个省份。目前,在试点地区累计有超过2000万新业态就业人员缴费参保。
不仅于此,社会保障领域各项改革一直在不断推进。2022年1月,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启动实施;2023年底,失业保险实现省级统筹,工伤保险全面实现基金省级统收统支;建立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从36个城市先行到全国推开。
“十四五”期间,是社会保障领域改革力度最大的时期,社会保障体系持续完善。
制度体系进一步健全——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等重大改革平稳实施,筹资和待遇调整机制逐步完善,保障功能日益强化。第二支柱企业(职业)年金规模不断扩大,补充养老保险作用进一步发挥。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补齐了养老保险体系的制度短板。
统筹层次进一步提高——劳动者流动更顺畅的同时,养老保险转移接续也更加顺畅,省内流动可自动接续,跨省流动实现“一键申请、全程网办”。此外,群众参保更便捷。普遍放开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养老保险的户籍限制,参保地可以在就业地或者户籍地之间灵活选择,缴费基数在当地上下限标准之间灵活选择,缴费方式可以在按月、按季、按年之间灵活选择。
筹资渠道进一步拓展——收支有结余,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三项社会保险基金保持当期收大于支的态势;财政有投入,中央财政补助金额持续增加,地方财政投入的长效机制逐步健全;投资有收益,稳妥开展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实现保值增值;长远有储备,稳步实施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截至今年8月底,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规模3.22万亿元,中央层面划转充实社保基金的国有资本及现金收益2.26万亿元。
“十四五”期间,劳动者权益保障制度更加完善,劳动关系协商协调、监察执法等机制不断完善。数字显示,“十四五”以来,公布和处置重大欠薪违法行为1万多件,移送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案件超过1.4万件,恶意欠薪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服务水平全面升级
一张“小卡片”,服务“大民生”。
通过社保卡发放养老金,持卡在本地和跨省异地就医购药,刷社保卡坐公交地铁、借阅图书、进博物馆……小小的一张社保卡,不仅实现了人社领域的95项应用,还承载了越来越多的其他领域民生服务。
来自人社部的数据显示,我国社保卡的持卡人数已达13.9亿人,其中11亿人同时在手机中领用了电子社保卡。
“十四五”时期,我国社保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围绕群众“办事更便捷”的需求,社保服务以数字化、智能化改革为突破口,不断提高社保经办能力,提升服务水平,为群众提供更方便、更快捷的服务,让民生服务既有速度又有温度。
推进“网上办”——不断完善国家社保公共服务平台和掌上12333等服务渠道功能,开通了161项全国性服务,“十四五”期间累计提供不见面服务超过600亿人次。
推进“就近办”——加强与银行、邮政等机构合作,打造出城区步行15分钟、乡村辐射5公里的社保服务圈。对于高龄或者行动不便的群众,提供帮办、代办或预约上门服务。
推进“一卡办”——社保服务更加高效集成,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广泛应用,“社保智慧一体机”提供24小时自助服务,工伤保险智能审核提升效率,“社保规划师”提供个性化指导,让社保服务更智慧、更精准。
基金运营稳健安全
社保基金是民生保障的“压舱石”,社保基金保值增值事关广大参保人员的切身利益。
“十四五”期间,我国通过多元举措拓展筹资渠道、优化投资运营,确保基金“家底厚实、运行安全”。
目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规模2.6万亿元,比“十三五”期末翻了一番。企业(职业)年金基金规模达到7.56万亿元,比“十三五”期末增加4.02万亿元。“十四五”期间,企业(职业)年金基金投资收益额超过7560亿元。
同时,“十四五”期间,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持续做大做强,划转充实社保基金国有股权承接和运营工作稳步推进。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规模达3.22万亿元,从2000年成立以来,年均投资收益率为7.55%。此外,还有中央层面划转充实社保基金的国有资本及现金收益2.26万亿元。这些资金为进一步增强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性发挥积极作用。
每一项突破都回应着群众期盼,每一个数据都承载着民生承诺。“十四五”期间,社会保障领域以更精准的制度设计、更便捷的服务体验、更稳健的基金保障,持续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民生保障力量。
记者手记
社会保障体系关系到人们的切身利益,是人民生活的安全网和社会运行的“稳定器”。
“十四五”期间,我国以制度创新筑牢根基,用服务升级打通堵点,靠基金稳健运行守住底线,持续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向更健全、更便捷、更可持续迈进。从政策完善到服务落地,每一项举措都紧扣群众急难愁盼,切实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彰显着“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的温度与担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