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正是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高山蔬菜采摘旺季。海拔超过1200米的榔坪镇文家坪村,20多个番茄收货点分外忙碌。
8月27日上午,文家坪村建明农业合作社的番茄收货点,47岁的云南务工人员李树芳熟练地为番茄打包。番茄拿到手里,她立马辨出优劣,随后快速用红纸包裹,不到3分钟,一箱96个番茄便包装完成。
8月9日,李树芳夫妇和13位工友从云南昆明乘飞机抵达宜昌,合作社负责人汪建明特意租了辆中巴车将他们接到村里。李树芳的工作是对农户送来的番茄进行选果,并将优等果打包装箱。她的爱人米华则负责将装箱好的番茄用推车运载到货车上。
“包往返机票、包吃包住,晚上还有消夜,保底加计件一个月能拿到1万多元。”李树芳笑着说,长阳和云南当地蔬菜采摘时间刚好错峰,到了10月份,她和工友结束这里的工作,返回云南可以继续务工。平日空闲时间,工友们也会在当地游览放松,“耍”得很开心。汪建明介绍,合作社每天外运番茄近30吨,李树芳和工友每天保底完成100箱打包任务,多余部分则按件计酬。工人每天早上7点开始上岗,中午安排午休。
700米外,另一处收货点大棚里,云南来的杨小凤和14个姐妹围成一圈忙着给红艳的番茄打包,这是她连续第四年来长阳。“我们一共有15位女工和4位男工。”杨小凤说,来之前合作社就与他们确认时间和人数,这次来的女工年龄从27岁到60岁不等,都是包装的好手。到10月初,他们也将像“候鸟”一样再“飞”回云南。
“番茄的选果、包装、装箱、转运等都依赖人工。看似简单的工作,实际上却需要多年的经验积累,才能将选品和包装一气呵成。”汪建明告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长阳菜农对云南蔬菜包装工的效率和质量非常放心。如今,大棚内的番茄采摘交给周围村镇的工人,包装几乎都由效率更高的云南女工完成。
“依靠高山蔬菜,去年文家坪村户均收入达40万元,全村用在番茄采摘上的劳务支出总额超过3000万元。”榔坪镇驻文家坪村联村指导组组长覃浩介绍,目前村里外来务工人员超千名,其中有500多人是来自云南的打包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