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拖欠职工薪酬不予支付,这种“老赖”在沪并不少见。嘉定区有这么一位“老赖”吴某,明明拖欠下属员工薪资高达百万元,却试图通过“小聪明”,逃过法律制裁。最终机关算尽,近日通过嘉定区劳动保障监察大队的“抽丝剥茧”,这位“老赖”还是被绳之以法。
13名职工投诉被欠薪
今年5月8日,13名劳动者走进嘉定区劳动保障监察大队,投诉上海某房地产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拖欠他们的工资。
据员工反映,他们都是该公司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公司从2017年开始就陆续拖欠他们的工资,一些员工拖欠工资时间长达十几个月,金额多达数十万元,13名员工提交的欠薪总金额高达200余万元。该公司由于欠薪等原因,在春节后经营就不太正常了,对于这些管理人员支付工资的诉求,公司实际经营人吴某玩起了失踪,电话不接,短信不回,员工找不到吴某,只能前来向劳动监察部门求助。
事实上,吴某可谓是嘉定区劳动保障监察大队的“熟人”。原来,吴某长年从事房产代销包销等业务,业务遍及上海多个区县及长三角多个城市,他在南翔镇中暨大厦租了一层楼,作为总部的办公室。从2017年起,每到春节前后,就有大量员工从各地赶来讨要工资,造成极大的社会困扰。每年的这段时间,嘉定区劳动保障监察大队及南翔镇劳动保障所就要抽调大量人手,联系吴某处理员工的工资问题。
种种手段逃避制裁
为何吴某屡屡拖欠职工薪资,依然能逍遥法外?
嘉定区劳动保障监察大队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吴某为了躲避责任,在企业经营中花了不少“心思”。
首先,使用的企业名称多。吴某通过亲戚朋友,在本市注册了多家企业,这些企业的总部均放在南翔镇中暨大厦,同时,吴某在外地开展业务时,在当地也会注册企业,这些企业大多是以他人名义注册。如某家企业矛盾过多,吴某就停止以该企业名义从事经营,通过另行注册的方式来逃避法律责任。
其次,用工不规范。吴某所从事的业务主要为房产代销包销,他会安排人在一个业务点短期内雇佣一批人,待该代销包销业务完成后就与该批员工解除劳动关系。由于用工期短,一般情况下吴某也不与这些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在支付工资时,也很少固定用一家企业的账户付款,经常出现多家企业甚至是通过个人账户、微信、支付宝给员工支付工资的情况;在考勤的时候,多是采用钉钉打卡,考勤的单位与发放工资单位也不一致。
财务制度混乱。吴某通常用一家企业收款,用其他企业付款,员工工资表由各网点的负责人核算,公司财务人员只负责收集复核,有少数高层管理人员的工资由吴某与员工口头约定,付款路径也不一定通过财务人员。
正是由于吴某刻意制造出这些乱象,使得很多员工即便遭遇欠薪,也往往自己都不清楚劳动关系在哪家企业,使得劳动监察部门的调查取证工作变得十分困难。
数据显示,从2017年以来,吴某所经营的企业因欠薪等问题被举报投诉24次,监察部门做出行政处理4次,通过调解、仲裁处理的欠薪案件也有25件。在监察过程中,监察员多次约谈吴某,但吴某避重就轻,选择性的提供部分材料接受调查,采用消极配合的态度对待劳动监察,导致调查取证困难,多次监察均未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吴某对已调解、仲裁的案件也多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多数已裁决案件未能得到有效执行。
露马脚终于被抓
不过,这次吴某终于露出了马脚。
由于这批员工基本上都是公司的中高层管理人员,法律意识较强,大多数签订了劳动合同,且对公司的情况十分了解,提供的证据材料也比较齐全。
立案调查后,吴某仍然采用消极配合的态度,告知监察员由于公司已基本处于停业状态,公司管理人员均已离职,13名投诉员工的工资表等材料均已遗失,无法提供。在劳动监察部门严肃告诫后,吴某表示他会安排人手整理好13名管理人员的用工材料,提交给嘉定劳动监察部门,但在多次约定的时间里,吴某只出现了一次,且未提供任何有用的资料,只是一味辩解,表示资料还在整理。
在调查过程中,投诉员工中有10人突然与吴某达成一致意见,决定撤诉。在核查了另外3名员工的用工资料后,嘉定区劳动保障监察大队积极收集可证明劳动用工、欠薪数额等事实的相关证据,认定该单位涉嫌拖欠3名劳动者2017年5月至2019年4月工资903189.09元。嘉定区劳动保障监察大队向该公司发出责令改正通知书,在规定期限内,吴某仍未支付工资,也未向劳动保障监察部门做出任何说明。
经嘉定区劳动保障监察大队、南翔镇劳动保障服务中心书面、电话、短信等多种方式联系,该公司实际经营人吴某在指定的时间内无正当理由未到指定的地点配合解决问题,符合“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的行为。同时,在调查取证期间,监察员了解到,吴某在欠薪期间有多笔资金进出,且在本案调查期间仍在从事房产代销包销业务,涉嫌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
今年7月下旬,嘉定区劳动保障监察大队以吴某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向市公安局嘉定分局进行了移送。8月初,嘉定分局决定对本案立案调查,并迅速对吴某采取了强制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