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鹊图案的手提包,牡丹花样式的抱枕,昂首奋蹄的蒙古马壁挂,几何花纹的蒙古袍……近日,中国手工刺绣传承创新大会在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举办,中国“四大名绣”(湘绣、蜀绣、粤绣、苏绣)及京绣、鲁绣等17个绣种在会场“争奇斗艳”。其中,作为“东道主”的蒙绣(蒙古族刺绣)颇受关注。
近年来,随着中国手工刺绣艺术融入国际时尚潮流,蒙绣也从草原走来,绽放在国际舞台上。相关资料显示,2018年,内蒙古兴安盟科右中旗蒙古族刺绣产品陆续亮相巴黎服装服饰采购展、意大利米兰时装周、中国国际时装周等。
三股线落一根针,在绸布上恣意翻飞,一会儿,一只栩栩如生的蝴蝶“落”于绸布之上。在内蒙图什业图王府刺绣车间里,53岁的吴香云正飞针走线刺绣一只蝴蝶。蝴蝶穿花的图案是科尔沁蒙绣的传统式样,常被用在服饰花纹中。吴香云说,她和老伴因心脏病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家里一度贫困,在推广蒙绣扶贫以后,她可以足不出户刺绣挣钱。
为了传承好这门手艺,同时让贫困户通过产业技能摆脱贫困,2016年以来,当地通过“集中培训、上门辅导、手把手教授”,在全旗推广刺绣。
在贫困户刘丽霞家,记者看到绣花架子整齐地摆在客厅里。刺绣给他们家带来了很大变化,过去靠低保生活的她,2018年通过刺绣赚了9000多元。她高兴地说:“我现在是一级工,接下来还得苦练,争取当上刺绣老师。”
白晶莹是蒙绣扶贫计划的发起人。她意识到蒙绣可以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就开始组织针对贫困户的蒙绣培训。“第一次培训有8000多人参与,其中贫困户有1000多人,我们派了200个老师到各个嘎查蹲点教学,现在已经发展到1.9万多人参与刺绣,形成了12个产业村。”白晶莹说。
为扩大销售市场,巩固扶贫成果,确保持久稳定增收,当地成立了由52名有想法、有闯劲的青年人组建的大学生创业就业扶贫服务协会,专职开拓刺绣市场。安常福是协会副主席、营销部经理。2017年以来,他和同事们已经相继打开了北京、陕西、深圳、长沙、长春等地的市场。
让王府刺绣成为与湘绣、苏绣看齐的工艺品,是安常福和同事们的奋斗目标。“我们在湖南长沙杨开慧纪念馆设置了王府刺绣展台,同湘绣一同展示,让王府刺绣更好走出深闺。”
与此同时,通过“协会下订单、免费供原料、绣工接订单、计件算收入”的模式,探索出一条精准扶贫的产业化发展路子。记者了解到,下一步,他们将出台更多鼓励政策,加强产品研发,使刺绣产业成为农牧民致富新引擎。
为了打造图什业图王府刺绣产业,科右中旗形成了“企业—协会—基地”三位一体的合作模式。龙头企业投资,提供房屋和布料针线等原料,刺绣基地提供培训和组织生产,大学生创业就业扶贫服务协会提供图案设计、订单派发、市场开发、网络销售等服务。与此同时,科右中旗还积极推动蒙绣“走出去”,与中国四大名绣湘绣、苏绣等绣种交流合作,共同开拓国际市场,将中国绣品销往海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