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博人才网

职业指导师:毕业生"慢就业"最多"慢"一月

      毕业了,却不着急就业?这样的“慢就业”现象,如今在沪上的应届毕业生人群中不乏少数。在17日举行的“江浦汇·宝地乐业空间招聘会”上,杨浦区金牌职业指导师武亭指出,虽然“慢就业”并不等于“不就业”,但是长期“慢就业”对年轻人未来求职弊端重重,在她看来,应届生最多“慢”一月,以免反而出现职场不适应。

  多重原因导致“慢就业”

  昨天的招聘会现场,共邀请了29家用人单位,开放近100个招聘岗位,吸引了200余名青年大学生参与。

  记者在现场发现,可能是为了针对更多应届生,岗位门槛并不高,且企业质量也不低。不过,仍有部分求职者似乎兴趣不高,甚至有“走马观花”者。

  “现在的年轻人,不少人越来越不着急找工作。”武亭表示,她们在职业指导中发现了一种倾向,部分应届生开始选择“慢就业”,虽然总体比例并不高,但这一群体确实存在且人数近年来有所上升。

  武亭分析认为,“慢就业”的原因各异,有的应届生想“玩”,认为自己这么多年学业的忙碌,终于可以抓住这个机会放松身心;有的则是希望提升自己,忙着留学考试等;还有的则认为暂时没有适合的工作,继续摸索观望……

  “我们发现,慢就业主要从85后开始出现,到了95后开始比例增加。”武亭如此说道。

  “太慢”导致职场不适

  值得指出的是,和“宅一族”相比,“慢就业”并非是不就业。

  对此,武亭也表示认可,在她看来,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应届生在“慢就业”期间自我充电、长长见识、增强本领,这样的“慢”实则是一种沉淀和积累。

  “但是,这是有时间限度的。”武亭指出,“慢就业”等待的期限不宜过长,不要让自己变得颓废,更不要故意拖延,因为时代更新速度很快,跟不上节奏有可能会被社会淘汰。

  在日常指导中,武亭遇到过多位所谓的“慢就业”应届生,其中3个月以上的比比皆是,半年以上的也不少见。这些年轻人普遍心态出现失衡,有的即便走上工作岗位,也因为职场不适,与同事、上司出现矛盾。

  在武亭看来,消极的“慢就业”,其实就演变成了“懒就业”,最终或屈从于工作但心中不满意,或“高不成、低不就”,或干脆放弃寻找。

  最多“慢一月”即可

  武亭告诉记者,通过职业指导的实践,她认为“慢就业”的最长期限应该在一个月左右。

  她指点应届生,选择“慢就业”犹如赛跑,开始时后退几步,是为了将来跑得更快更远,但是不能一味后退拖延,否则别人都跑到终点,自己还在起点处徘徊。还是应该做好规划,给自己一个合理期限来缓冲。
  返回首页
Copyright @ 2020ShuoBo114.com All Right Reserved 硕博人才网 版权所有
第一域名:www.shuobo114.com第二域名:www.shuobo114.cn
硕博人才网是提供人才、招聘服务的人才招聘网站,是国内知名人才招聘品牌,信誉保证。并提供招聘会信息、人才市场信息。